醫聯亮相中國數字醫療大會,MedGPT引領AI醫療基礎設施新時代
7月5日,2025中國數字醫療大會(CDHC)暨第二屆朝陽區數字醫療產業發展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作為國內醫療AI領域的重要代表,醫聯集團-北京醫聯智數科技有限公司攜核心產品MedGPT應邀參會,現場展示了AI驅動醫療基礎設施躍遷的“醫聯解法”,并獲得業界高度關注與合作邀約。

打破邊緣輔助,進入診療核心
MedGPT是由醫聯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獲得官方備案、具備疾病診斷與治療建議能力的生成式AI模型。它的誕生,標志著生成式AI技術首次實質性介入醫療決策核心,在大規模真實場景中實現產品化落地,突破了傳統醫療AI“只輔不決”的功能局限,構建了可信賴、可部署、可驗證的智能醫療決策體系。
模型基于結構化對話與醫學推理機制,在訓練過程中融合了醫生真實行為數據、多模態醫學知識庫以及權威循證指南體系,致力于讓“問診像人類、診斷像醫生”成為現實。為確保安全性與有效性,模型研發過程中沉淀了超過20億條醫患脫敏對話、800萬條結構化臨床數據與千萬級醫學指南與病例文獻,同時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厄溫·內爾博士與百余位臨床專家共同參與訓練優化,單輪訓練投入成本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正因如此,MedGPT已成為醫學含量最重、訓練強度更高的AI模型之一。在真實臨床環境中的雙盲測試中,MedGPT與三甲醫院醫生同場問診時的診斷一致率超過96%,在疑難病識別與初診路徑推薦等核心場景中展現出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經臨床雙盲測試驗證,幻覺率僅為2.13%,危險幻覺率控制在0.44%,醫學循證準確率達到94.22%,已躋身全球醫療AI算法安全性與精度表現的前列。

▲2025中國數字醫療大會(CDHC)醫聯代表崔鈺
從模型走向智能醫療服務系統
依托MedGPT技術基座,醫聯打造的 “未來醫生平臺” 已實現對用戶全生命周期的覆蓋。平臺突破了單純 AI 工具的范疇,升級為具備真實落地能力的智能醫療服務體系 —— 通過深度滲透患者初篩、慢病管理、遠程問診等核心醫療場景,其覆蓋疾病種類已達 25000 種,不僅印證了臨床應用的可行性,更積累了廣泛的行業信任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在近期結束的AI問診能力測試中,MedGPT在所有關鍵風險事件中實現全通過,成績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獲得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國家腫瘤中心等頂級醫療機構專家的高度評價。
從產品能力走向行業共識
醫聯自2014年起持續堅持“嚴肅醫療”戰略,構建起涵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全生命周期的互聯網醫院基礎設施,致力于推動醫療服務標準化、合規化。目前,MedGPT已在醫院(H)、醫生(D)、企業(B)、用戶(C)及保險(I)等五大端口實現規模部署和深度融合,成為新型醫療服務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大會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主辦,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現場正式發布了“人工智能醫療應用資源共享平臺”與“首批八大專病場景驗證機制”。具備真實落地能力與數據協同能力的MedGPT及“未來醫生”,憑借對醫療核心場景的深度適配與創新應用路徑,成為全場關注焦點,并收到政府、醫療機構與科技平臺的合作邀約。
未來,醫聯將持續深耕AI醫療服務能力,以MedGPT為引擎,深化AI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助力中國醫療體系實現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升級躍遷,推動形成以臨床真實應用為核心的AI醫療基礎設施,持續朝著“讓全人類健康壽命延長一年”的使命目標前進。